360可信安全认证
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新闻详情

张砚斌:开封市兰考县南马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浏览数:2 


一、人物简介

张砚斌,男,44岁,1973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现为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理事长。张砚斌自2004年起,在温铁军、何慧丽等专家的帮助下,成立了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开始带领全村农民走合作发展之路。张砚斌先后牵头成立了无公害大米、食用菌、资金互助3个合作社,并成立了合作社文艺队,建立了合作社网站。为了寻求规范化的发展之路,2006年推广城乡互助活动——购米包地,被视为城乡互助的典范。2007年5月,张砚斌又建立了南马庄农民生产合作联社,并被推选为理事长。由于张砚斌在发展合作社方面的突出成绩,2007年,他荣获了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

二、事迹概述

张砚斌于2004 年9月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组合村民成立了“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将有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和推动我村的经济发展,对建立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合作社成立后,组织了文艺队,将妇女组织起来学敲腰鼓,扭秧歌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参加县里组织的“五下乡”活动并获得了荣誉,2005年4月份参加县里组织的秧歌比赛,也获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另外还组织了资金互助会。在合作社内部进行资金互助,给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增强了社员的凝聚力。本着创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带活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组织了无公害大米协会,外村农民平等参与,现有会员300多户,按国家标准,组织无公害大米的生产,现已请农业主管部门对全乡3万亩水稻进行了产地认证,注册了产品商标。2005年预计种植无公害水稻3000亩,生产无公害大米1000吨。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南马庄建立了大米加工厂、资金互助部与唯农汇商城,南马庄的合作社之路也走得更为平稳。


三、详细材料

张砚斌:我的合作社梦

河南最出名的县是兰考县,兰考县最有名的村就是南马庄。50年前,焦裕禄曾因南马庄的贫瘠来调研,“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洋,秋季不见收,一年全靠统销粮”是南马庄当时的写照。在焦裕禄带领下,村民改造了盐碱地,肚子有了保证。这是南马庄的第一次巨变。南马庄的第二次巨变是2004年成立南马庄合作社。南马庄有个响亮的名字——中原第一生态合作村。这里是生态农业基地,产出的大米、莲藕等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以其优良的品质备受青睐;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经济,为社员提供多层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这一切都与南马庄合作社理事长张砚斌的努力分不开。

村支书与合作社结缘

当选村支书那年,张砚斌还不到29岁,是全县最年轻的村支书。张砚斌当了村支部书记后,整日东奔西走,尽管操尽了心,村里的工作却仍然少有起色

张砚斌事业的转机,是与何慧丽合作兴办合作社开始。2004年,中国农大副教授何慧丽到兰考挂职副县长,想试验一种农村发展模式,就将他找来,问他愿意不愿意进行尝试。于是,当年9月16日,南马庄合作社正式成立。

  2004年9月,在挂职兰考副县长何慧丽的支持下,南马庄成立了经济发展合作社。合作社从凝聚人心入手,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把妇女和老人组织了起来。久违的腰鼓、盘鼓声让村里重新热闹了起来。

  人心齐了,只算把农民“组织”起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张砚斌认准了:一定要让那些自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合作”要办成那些一家一户办不成的事。由此,“无公害大米协会”、“食用菌种厂”、“农资服务部”、 “无公害稻米加工厂”等先后应运而生。

  为了解决群众生产资金的问题,张砚斌又于2004年12月10日,在合作社成立了资金互助协会。面向社员内部借款,借款10日内不用交任何费,超过10日,只交纳低于农村信贷机构的利息。

  在张砚斌的规划下,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在当时成为融合作社文化宣传、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农民资金互助、优质农资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农民合作社。

当起“京漂”卖大米

  南马庄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米,属于母亲河——黄河两岸淤泥土质出产的有机生态产品,口感香悠纯甜。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无公害大米协会后,采取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的产品管理方式。南马庄人严格遵循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生产标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米协会还成功进行了无公害大米产地认证、产品认定,注册了条码和品牌。 为了让优质大米卖上优质的价钱,张砚斌没少奔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张砚斌为卖米的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出师不利。一家公司以索要回扣和账号付款的方式行骗;运输大米时,还被车匪路霸抢去了一吨米,南马庄损失了上万元。而大米进超市,不仅需要数万元的“进店费”,还要有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押货期”。

村民们首先在洛阳、郑州等地推销大米,但到处碰壁。这可急坏了张砚斌,在跟何慧丽商量后他们准备进京卖大米。

2005年12月26日,第一批10吨大米进京。找超市、找批发市场、找餐厅甚至进社区。张砚斌和何慧丽处处讲南马庄是如何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购种、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才生产出优质大米的,以此来博取居民的信任。

张砚斌和当时何慧丽为此碰了不少壁。何慧丽将这个情况向新闻界作了通报,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卖大米的进程才出现了好的转机。

2006年3月15日,张砚斌代表南马庄村与北京华联商厦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南马庄无公害大米进入华联之后,每天能卖出1吨。但对于全村700吨大米的数量,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2006年秋冬,张砚斌决定在北京扎根下来,直到南马庄的无公害大米都销售出去。为了省钱,他住到了由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免费提供的位于北京五环外城郊,而这一住就是近3个月。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冒着严寒出门,赶往城里发货、结算,晚上回到城郊,经常是12点甚至凌晨1点。

  2007年春节,张砚斌在腊月二十九才回到南马庄。因为无公害大米销售并不是一帆风顺,张砚斌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村民。“最艰难的时候是2006年年底,米一直卖不动,而村民都在家里等着好消息准备过年,当时我简直想哭。”

张砚斌甚至猜测,2007年肯定有人要退出无公害大米协会。他在合作社的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如果有人退出,将按照原先的约定退还会员的股金。但让张砚斌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没有人退出,相反,还有十几户要求加入。对于张砚斌的努力,南马庄的村民看得很清楚,张砚斌黑了、瘦了。

从生态种植到生态养殖

用黄河水灌溉、冒着盐碱地特有的碱香无公害大米种植成功后,张砚斌又带领合作社把南马庄的生态种植品种拓展开来。2008年他到辽宁省盘山县考察学习稻田养蟹的“盘山模式”,回来后就动起了脑筋。人家那里有稻田,我们南马庄的莲藕是出了名的,稻蟹能混养,藕蟹不也一样吗?让游客来南马庄赏荷花,闻着扑面的藕香、品尝着美味的肥蟹,再搞好配套服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打造生态旅游农业村,是南马庄发展蓝图的一笔亮色。

生态种植成功了,生态养殖也是异曲同工。今年春节前夕,合作社养殖的50头“快乐猪”被抢购一空。快乐猪不用现成的饲料,都是用野菜、麸皮、玉米籽等喂大的,更重要的是,“快乐猪”讲究的是快乐喂养法,和它说说话,给它挠挠痒,还要注意观察它喜欢吃什么,通过数码拍照、电子邮件或QQ的方式定期向认养客户发送相关资料,让客户可随时查看每头猪的情况。

快乐猪因其高出其他猪肉一倍的价格,推广并不顺利,但张砚斌积极寻找事业单位,多方宣传才让几十头猪得到认领,合作社每一步新的探索都与张砚斌的付出分不开,刚建立合作社的几年,他什么都不懂,只能一步步多看多想,多去其他开展的好的合作社学习经验。他先后到美国,山东、成都学习先进经验,看是否能引进到自己村庄的建设中去。他的愿望就是把南马庄生态农产品合作社办好,做大做强,让社员收入增加,让村里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艰难的合作社探索 合作社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卖大米事件后火爆的销售态势,很快让南马庄的供应捉襟见肘。由于他们是委托加工,不但成本较高,生产量也跟不上去。于是,2006年年底,13户出资100万元,购买了机器,他们建起了自己的米厂。米厂建成之后,产量一下子提升不少,趁着《教授卖大米》的新闻余热,2007年,他们一年卖了1750吨,盈利了20多万元。

再后来,由于市场对大米亮度、口感等要求逐渐变高,米厂需要更新设备,赚的20多万元都投入进去。但随着南马庄新闻效应的减退,到2008年,米厂经营难以为继;次年底,设备以19.5万元卖掉,厂房被张砚斌组织的5个人以5万元买了下来。闯出了轰轰烈烈的名头,却没能趁势做大做强,张砚斌事后也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原因不少:第一个原因,由于超市结账难,导致他们资金链断裂;第二个原因,就是大米的利润很低,但给超市供货成本又太高;第三个原因,就是缺乏管理人才,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张砚斌由此得出了唯有走精细化,才能存活的道理

他和5人买下米厂厂房后,又花20多万元买了一套小的设备,开始了从种植到加工的精细化、多元化之路。他将农产品精加工,包装之后的农产品更多的开始以礼盒的形式销售。销量没有以前高,但却终于开始有利润了。如今米厂设备早已再次更新,大米加工厂的运营也趋向平稳。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2015年起,主要由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并联合推动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开展。爱故乡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