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可信安全认证
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新闻详情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浏览数:5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三农发展大会,这个大会已经成为三农领域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是一个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动员会,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经验交流会。刚才唐社长也介绍了,本来是韩俊副主任要参加今天这个会议,给大家作一号文件的解读。因为他在参加中美贸易谈判,所以我临时来就我个人学习理解中央一号精神的体会,给大家作一个汇报和交流。

  大家知道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一个全面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的一个责任状,是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一个任务书,是细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一个年度指南。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文件的认识和理解。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深刻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形势的科学判断,进一步彰显了农业农村基本盘的战略定位。可以从五个方面了解文件出台背景,加深对文件的内涵要义和内在逻辑的理解。

  第一,文件是在总书记高度重视、明确指示下制定的。去年9月份,在我们筹备起草文件之初,在研拟基调怎么定、重点向哪个方向聚焦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起草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去年底,总书记又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强调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了重点任务。总书记的这些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起草好一号文件、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定了基调,提供了根本的遵循。这个文件和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有所不同,这个文件一开始就是在总书记明确指示下来起草的。

  第二,文件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当口制定的。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三农,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农村。可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很大程度上是看三农领域的硬任务能否完成、突出短板能否补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期,聚焦硬任务、梳理硬任务、部署硬任务,成为一号文件必须要回答的重大课题。

  第三,文件是在国内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制定的。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总体平稳,但是稳中有变,稳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矛盾风险增多。国际来看,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不确定性风险增多。三农作为战略后院,如何稳住守好,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增添底气和回旋余地,是出台文件的一个深层考虑。

  第四,文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制定的。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各地重农强农的热情氛围上升到新的高度,强化领导,出台专门规划,实施重大计划行动。有25个省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都是书记或省长当组长,甚至有的是书记、省长同时当组长。各个省都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专项的行动和计划。可以讲乡村振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2018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实际增长6.6%,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1386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振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伴随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如何把乡村振兴的热度保持住、工作往前推,是一号文件需要谋划安排的。

  第五,文件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要求下制定的。当前农村出现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足。解决好三农问题,抓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强基治本的“牛鼻子”。党中央高度重视,为此还专门出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如何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基层,是制定一号文件的一个重要方位坐标。

  以上五个方面是我个人理解起草一号文件的大背景,给大家交代一下,便于理解文件整体的内在逻辑、主旨和内涵。

  二、文件特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做好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突出”。

  第一,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各项工作的总基调。三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更是首当其冲要稳字当头,守住把牢稳的底线,稳中求进,以稳应变。一个是稳粮食、保供给。明确要求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进而稳市场、稳物价。二是稳就业、促增收,当前就业压力增大,既要稳城市就业,也要深挖农村就业的潜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为稳就业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三是稳社会、促和谐。强调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倡导文明风尚,完善乡村治理,建设平安乡村,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第二,突出围绕硬任务抓落实。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署的硬任务,包括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版、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的硬任务,进行再强调、再动员、再部署,强化时间节点意识,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把工作的重心、投入保障、政策供给向硬任务聚焦,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第三,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总抓手,文件重点围绕这个总抓手,围绕已经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项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举措,细化部署、实化安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进乡村振兴一年一个新进展,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第四,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供给侧。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文件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作出部署,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往深里做、往细里做。

  第五,突出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文件把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抓实建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部署,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真正发挥好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六,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今年一号文件,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上了文件标题,树立了鲜明的政策导向,细化实化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强调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从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安排等方面强化了政策支持。

  总的看,今年的一号文件是一个指向鲜明的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就是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对三农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施工指南,就是让全党全社会以此为指引,撸起袖子加油干,逐项落实,完成任务。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是一个务实求实的文件,目标力求符合实际,不提高目标、不拔高调门。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文件的一些特点,便于大家把握理解。

  三、文件的主要内容

  文件突出硬任务,强化硬举措,强调抓落实,分为八个部分,共35条。

  第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农村脱贫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预计430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今明两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面临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全国还有1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大多是老弱病残,以及缺乏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弱的群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超过40%和14%,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到了16%。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件事上没有退路,中央要求必须一鼓作气,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今年一号文件把脱贫攻坚放在了硬任务之首,就是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好攻坚战,为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基础。这方面,重点要抓好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咬定既定脱贫目标抓落实。脱贫攻坚的目标已经明确,政策已经出台。现在不是要再去出台多少政策,再去创造多少说法,而是要咬定既定的脱贫目标,不折不扣、稳扎稳打,落实已有的政策部署。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确保不留死角,不出纰漏。文件对坚持脱贫标准进行了重申和强调,既要求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更要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特别是一些地方不顾实际,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的标准提高。要咬定既定的目标,这个标准很精准。因为你拔高了标准,提高了胃口,看似脱贫工作力度大,但难以持续,并且造成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政策悬崖效应,引起一些群众不满,所以中央再三强调要咬定既定的目标标准。

  第二件事是集中力量主攻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如果说还有哪些不托底的,主要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这一块。“三区三州”(包括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再加上甘肃定西、贵州毕节、陕西安康、云南昭通和广西河池、百色等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比较高,贫困人口还是比较多,并且这些地方大多自然条件较差、基础条件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不足,贫困的程度也很深,减贫的成本高,所以脱贫难度非常之大。必须推动脱贫攻坚资金、重大工程项目、政策举措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把攻坚的火力向这些地方集中,坚决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第三件事是聚力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战打到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招数该想的都想了、政策工具该用的都用了,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凸显出来,需要梳理问题清单,逐个对账解决。文件针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现有的扶贫政策在实际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一些关键举措。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对“贫困人口资产增收靠一分了之、易地搬迁靠一搬了之、基本生活靠一兜了之”的倾向,注重就业和产业脱贫,强调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实现稳定扶贫,提高脱贫质量。

  第四件事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在光看是否脱贫还不够,还要看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不能这边脱贫,那边返贫。文件强调今后两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必须及早研究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确保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我刚才讲了,现在已经有400多个县脱贫摘帽,这些摘帽县下一步怎么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和稳定发展,最后实现振兴,这是要突出考虑的。

  第二,抓粮食保供给。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2018年全国粮食生产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位水平,属于丰收年景。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调整后的口径,我国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是充裕的,但我们粮食安全形势并非高枕无忧,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并不稳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长期来看,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处在上升通道,保障粮食供给的压力依然很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些地方重农抓粮的弦松了下来,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抬头。历史经验表明,产量滑下去容易,提上来难,供求形势的逆转往往来得要比预想的要快。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复杂深刻变化、防范重大风险的背景下,守住"三农"战略后院,首先是要守住粮食安全不出问题。这方面如果有大的闪失,不仅会带来物价上涨,使经济发展陷入增长下行和物价上行“双碰头”的一个被动局面,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文件对抓好粮食生产进行了特殊强调。在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今年一号文件释放的重农抓粮信号是最明确的、最强烈的。

  一方面,要保总量供给。明确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保持稳定。怎么稳,要靠保护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来稳,稳粮食价格和收购政策、稳对种粮农民的扶持政策、稳产粮大县的奖补政策,确保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不滑坡、能给力;要靠藏粮于地来稳,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靠藏粮于技来稳,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

  另一方面,要保质量安全的需求。保供给既要保量的需求,还要适应人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升级的需要,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把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下决心把低质、低效和不对路的品种调减下去,把紧缺、专用、优质、绿色品种的生产增加上来,提升粮食生产和整个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食用油料生产进行了重点部署,要求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发展木本油料,对供求缺口的这块短板要下大力量来补。同时,畜牧业上强调振兴奶业、防控非洲猪瘟,渔业上强调减量提质增效。

  还有一点,就是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保供给。保供给靠自给自足做不到了,资源不够,生态承受不了,也没有必要。但哪些该保、哪些该进要有系统谋划,掌握主动权。文件首次提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就是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明确保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做到以我为主、风险可控,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推进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这方面城市和农村总体上仍然是两个天地。目前,农村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不到一半,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硬化,1/4以上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处理,超过80%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社保等水平都远低于城市,农村居民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支出仅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的1/20,农村人均政府卫生支出仅为城市的35%左右。一些村庄空心化、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总书记讲,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这也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这方面,关键是抓三件事。

  一是抓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件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一场硬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成效最直观的体现,搞好了能让农民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惠,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做这件事,既整“面子”,也修“里子”,是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牛鼻子”。文件强调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注重实际效果。文件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作出部署,就是广泛动员农民群众自己动手绿化和清洁家园。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有力有序扎实推进,不能犯急躁症、搞大跃进,切忌搞中看不中有的形象工程。

  二是抓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往村里覆盖、往农户延伸还有明显薄弱环节。文件首次提出要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就是要抓住当前稳投资、扩大内需的契机,把公共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危房改造等影响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地初加工、物流设施、新一代信息网络、动力电等影响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制度都有了,重点是提高水平。文件着眼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事业作出部署,提出了健全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切实改善农村民生,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三是抓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重点是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宜居乡村。

  此外,强化规划引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重点是强化县级统筹推进乡村规划的责任。以县为单位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政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突出乡村特色,保持乡土风貌,防止城乡雷同、千村一面。

  第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必须深刻把握农村产业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根植于县乡村,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乡村产业体系。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叫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推动形式“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二是在推进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更好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发展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在发展新型服务业上下功夫。生产服务业重点是支持各类服务组织把社会化服务往全程做、往精细做,推进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新型乡村服务业有两大热点要加快发展。一个是乡村旅游,要适应城乡人民消费变化新趋势,发展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提升旅游品质、打造休闲品牌。另一个是农村电商,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物联网、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施“互联网+”出村工程,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产业模式。同时支持农村双创,扶持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四是在发展县域经济上下功夫。促进农村转移就业,是今年文件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关键是靠发展县域经济带动。主要是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各类园区发展,推动产业合理布局、要素集聚联动、功能协同互补。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把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尽量留在农村、把就业岗位尽量就地就近留给农民。

  第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些年来,中央部署开展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领证、承包地“三权分置”、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许多方面趟出了路子。承包地方面,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扎实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研究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配套政策,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三项试点需要分类施策。试点比较成熟的,比如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抓紧修改相关法律,完善配套制度,在面上推开。宅基地改革是广受关注,但改革涉及亿万农户的切身利益,涉及乡村大的发展格局,这方面还没有一套在面上推开的成熟经验,需要稳慎推进、拓展试点范围、丰富试点内容,完善制度设计。文件也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同时,做好宅基地改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紧制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意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件大事,要有底线思维,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二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让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完善农村政策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落实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要适应“三农”形势发展变化,在承包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重点是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主体带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发展格局,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主要是针对当前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目标不够明晰、名目细碎、精准不足等问题,坚持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重点是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按照适应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农民利益、支持农业发展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在增强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等方面下功夫。文件对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提出了要求。同时要求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第六,完善乡村治理。

  一是增强乡村治理能力。立足乡村亲缘、血缘关系上“熟人社会”的特征,注重运用现代治理方式与发挥农村传统治理资源作用相结合,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要见物更要见人,加快农村人的现代化,塑造农民良好精神风貌。要加强思想教育,守牢农村思想阵地,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之于心、见诸于行,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引导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建设文明乡风。

  三是建设平安乡村。重点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坚持查处发生在农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乡村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努力确保农村社会风清气正、和谐稳定。

  第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是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是抓整顿,以县为单位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增加先进、提升中间、整顿后进。选书记,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建立第一书记派驻畅销工作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多渠道选人用人,配齐配强班子。压责任,健全县级党委抓乡促村的责任制,县乡党委要把定期排查并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责任扛起来。强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

  二是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越来越多,有利于发挥村级组织功能,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要按照有利于村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将适合村级组织待办或承接的工作事项交由村级组织实施,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但也要注意不能什么都往基层推、往村里压,不能随意加重村级组织工作负担。一些地方出台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明晰村级组织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既防止村级组织的权力任性,也防止县乡往村里推事压责的任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让村里干政府的活,就得给经费保障。这次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对加大政策扶持和统筹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的明确要求。

  第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文件重点强调了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培养“一懂两爱”农村工作队伍、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农业农村优先才能补短板、强弱项,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和一体化发展。文件强调要把落实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动真格、见真章;要求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针对有些地方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政府干、农民看”的问题,文件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措施具体,明确了"三农"工作的任务清单和政策工具,下一步关键是真刀实枪地干,把文件明确的政策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巩固发展"三农"向好形势,以优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系作者在2019年中国三农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