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可信安全认证
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新闻详情

七一献礼:关于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王显强浏览数:13 
文章附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农村综合性改革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本人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服务于农村,对农村的各种工作比较熟悉,结合我们当地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农村情况,我来介绍一下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要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就要先从我们党的历史和农村发展的脉络说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社会背景

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军在日本成立,经过反帝反军阀最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国民党执政用人多数还是清末和军阀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即当时的权贵后人来管理国家,造成民众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俄国以列宁为领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从191954日开展的群众运动,社会影响较大,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首的社会进步人士192171日成立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展的秋收起义,拉开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先河。为了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战略战术,赢得了穷苦农民的心,农民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军入伍,广大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就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工程,同时对国民党的残余势力继续清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第一代领导人制定了建国行动纲要,即建设农业体系和工业体系。在农村的广大地区主要是大力发展合作社,保证农业粮食的供给。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以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思路,大炼钢铁、石油勘探等重大项目,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发试验成功,给国人以最大的荣誉和最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当时的国家一穷二白,虽说民众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高涨,从内心来讲很知足。

 为了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步伐,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以邓小平领导的第二代领导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促进了我国近40年的经济大发展,提高了我国整体综合国力。

三、目前农村的现实情况;

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2016年,以农促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思路持续了38年。以农促工的经济发展战略,提高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然而三农问题凸显。自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分田单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没能解决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现实问题。因农村生活环境恶化,加速了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农村田地只剩下50岁以上的妇女和老人照料。农村公共服务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民在土地上耕耘,靠天吃饭没有根本上解决。没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抱团发展的思想,农民个人创业和一夜暴富思想盛行。村干部没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心,基层干部私心重,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创新性较弱。基层干部官员的腐败现象普片存在。农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不高,村两委班子的民主选举其实就是摆设,很少有农民参与选任村两委。因农村没有集体性经营性收入,公共服务几十年来无人问津。

 四、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几条建议

1、建立互信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切入点

 农村综合性改革要从互信入手。从建国以来的重工业发展、轻工业发展、城市化发展,农民一直都在默默的付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屡屡发生,如80年代以来的八项提留、土地强拆强征、农业补贴款不能有效落实、民生社保款截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等等,已经给广大的农民带来了严重伤害,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农民早已对这种行为记在心里,并恨之入骨。当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就是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只要能得到农民的拥护,再困难的事情在人民群众当中都能解决,关键是怎样能让农民信任我们改革的决心。

2、为农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有效方式

农村综合性改革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来实施,农民合作社就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有效载体。不管是当年的民国时期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期,农民合作社组建和发展,都是作为促进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的。特别是在50年代农民的合作化运动,更是作为全党全国的重大行动纲领,并加以实施促进了我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2007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促进了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发展,这为农村综合性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规定,是单一的种植、单一的养殖或者是单一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没有公共服务和村庄治理的明文规定,并且在宣传推广上还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为农服务组织来看待,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这也与我国的“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因此建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开展“生产、供销、信用和村庄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发展之路,把运行好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再联合起来组建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以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为农服务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有效实施。

3、利用新媒体,促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向前发展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农村综合性改革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阻碍。社会舆论是能减轻这种阻碍的有效方式,以往报纸和电视报道是形成社会舆论的主要工具,而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社会舆论的效力,因此在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过程中,借助于互联网新媒体工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重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民靠天种地,靠天吃饭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发展工业,忽略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至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综合性改革,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赢得农民信任的最好方式。

5、弘扬合作文化,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基石

80年代以前的义务工制度,其实是非常好的农村治理之制。自改革开放以后公共服务承包制代替了公共服务义务工制。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在自家的责任田上耕耘了几十年,解决了温饱,但是不能解决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富裕问题,无奈之下纷纷外出打工挣些辛苦钱,这样一来农村的公共服务就无人过问,造成农村沟塘常年失修,农村垃圾乱扔、乱放,政府拿出大量专项资金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原因是农村没有了50-60年代的合作文化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要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顺利进行,倡导合作文化,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6、合作组织、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综合性改革的保障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和农民应该是国家主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收入应该有广大的农民和工人所得,以促进我国的民富国强。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牺牲品,以往农民多数以种植或者养殖来开展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的第一产业是利润最薄弱的环节,农产品生产的上游农资供应和农产品下游的加工销售利润被限制,农民无权经营,这是农民不富,农村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服务,把农业所有的利润收入为农民所有,这是促进农村综合性改革成败的根本。